“过桥米线”是云南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绝,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归结为:贤、容、敛、精。
贤——贤惠善良细心体贴的云南女人。这得从“过桥米线”的传说讲起。一百多年前,蒙自县有位秀才每日去风景秀丽的南湖小岛上苦读,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妻子每天送饭给丈夫,可是丈夫读起书来心无旁骛,经常只是凉菜冷饭胡乱扒几口,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天中午,她特意炖了只老母鸡送给丈夫补补身子。到了晚上她再上小岛时,丈夫还在埋头苦读根本没动鸡汤,她用手一摸盛汤的陶罐,汤还是热乎乎的。原来,鸡汤上一层厚厚的鸡油将汤严严实实盖住,起到保温的作用。妻子将米线放在鸡汤里烫一下,见丈夫吃起来很香甜,她自己也更加高兴。从此,妻子便常常用油汤和当地人人喜食的米线送给丈夫食用,秀才也愈加苦读,最终金榜题名。由于送饭的必经之路是与小岛相连的一座小桥,为了称赞这位贤能的妻子,秀才便给这种米线起了个别致的名字——过桥米线。善良体贴是云南红土地女人的秉性,她们不一定都是闭月羞花风情万种,但她们细心体贴温柔委婉,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她们懂得用感恩的心待人接物,为心爱的人和温馨的家,绞尽脑汁用勤劳的双手默默操持着油盐柴米酱醋茶。“过桥米线”,是云南女人对甜蜜爱情、祥和亲情、幸福家庭的态度和阐释。
容——包容团结的26个民族。“过桥米线”烹调方法独树一帜,口味选择却以食客为本。吃“过桥米线”要吃一“套”而非一“碗”,“套”中除了米线和滚汤,还有很多的配菜,如菊花、豆尖、草芽、鹌鹑蛋、银耳、脊肉、脆哨、火腿、腰片、肝片、鱼片、香菜、豆腐皮……荤素配合适宜;酱、醋、花椒、辣子……百般滋味尽陈于前,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调配,使南来北往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味道。聪慧的云南人从繁杂生活中提炼出了这样一套颇具包容性的饮食方法,正是因了云南人的本性使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丰富多样,培育了云南人热情包容的胸怀,在交融、沟通、接纳的过程中,26个民族水乳交融团结协作,热情如火,坦荡诚恳,敞开心门迎接天下来客。“过桥米线”,为每一个异乡人都调出了“家”的味道。
敛——沉着坚守内敛隐忍的云南人。初次品尝“过桥米线”的人,都会听到善意提醒:“不要急于喝汤,小心烫伤。”“过桥米线”的汤,看上去不冒一丝热气,其实内里却异常滚烫,能够在短时间把配菜烫熟,以保持菜的鲜甜味,这正是“过桥米线”的绝妙之处,也是云南人的品格——外表淡定内心火热,不喜张扬,崇尚简洁,默默奉献。沉着坚守不等同于拘谨徘徊,内敛隐忍不是冷淡逃避,一旦目标确定就坚定不移,一旦重任在肩就义无反顾,一旦抓住机遇就井喷猛进。
精——简洁明快干练精明的云南人。“过桥米线”用料简单,食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廉,然而味道却鲜美精妙,奇绝独特,回味无穷。这是云南人的过人之处。逶迤连绵的峻岭深谷,丰富繁茂的生物资源,提供了丰盛的珍馐佳肴。云南各民族兄弟姐妹都有各自独特的美食,随便从山野摘片叶子从水里捞个活物,就能烹调出绝妙的美味。云南各民族兄弟姐妹都是干练精明的,随便摆弄几块石头打开几扇山门就能将平凡打磨成奇迹。简洁明快脚踏实地,不牵丝攀藤繁冗拖沓,不拖泥带水心猿意马,不俯仰迎合虚伪盲从。
吃得活色生香,活得精彩淋漓,“过桥米线”是云南带给世界的一道绝美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