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874-8224668

  • 当前位置:首页 > 米线文化 > 米线文化
  • 米线里的大文化

    来源:本站     2017-05-28 10:03:08
    字号:T|T

      《哇家米线》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从大处论,说的是美食文化。从小处讲,说的是云南玉溪一种叫米线的地方小吃。所谓地方小吃,必然有地域特征,是由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因素形成的。有一本叫《清稗类钞》的书上说:“食品之有专嗜者焉,食性不同,由于习尚也。兹举北人嗜葱蒜,在滇、黔、湘、蜀人嗜辣品。粤人嗜淡品。”就道出了区域性的美食文化特征。

    米线作为玉溪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之所以经久不衰、延续发展,在云南美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得益的就是自然环境。尤其是农耕文化的发展。玉溪地处滇中,四围群山环抱,坝子平坦,土地肥沃,水量充沛,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物产丰饶,素有“滇中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水稻是制作米线的主要原料。而玉溪盛产的水稻,因品质优良,最适合做出好米线。做出的米线,不仅筋道爽滑,口味极佳,而且含有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等人体需要成分。当然,没有良好的水质,也难以成就上好的米线。无水不活。无水不富。玉溪水资源丰富,九龙池、白龙潭等主要水源,千百年来不竭不腐,始终如一,滋润了富庶的坝子,使之“山满青光水满地”、“五谷丰登民不愁”。用如此鲜活灵动、清澈甘美的水做出的米线,没有理由不成为饮食中的上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精良稻米和优质水源,奠定了玉溪米线的自然基础,让一方水土焕发异彩。

    再来看看历史传统文化与玉溪米线的关系。玉溪历史源远流长。米线的制作和食用也因此成为饮食文化里的一道珍味、一朵奇葩,不管岁月多么久远,一代一代的玉溪人始终品尝着、享受着、传承着、发展着。关于玉溪米线产生的历史,恕我孤陋寡闻,地方史籍中还没有找到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米线的形成,是中原饮食文化与本地饮食文化的融合结晶。有一个说法可加以佐证,就是秦代大军南征,因素来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军人不习惯吃南方的米饭,而导致食量大减,影响战斗力。于是,为解决饮食习惯,就把米磨成面,然后制作成“大米面条”,受到欢迎。这个说法道出了米线的最早形成过程和起源。从历史和美食文化的角度看,应该是有道理的。随着时代进步,经济的繁荣,玉溪逐步成为“滇中货物集散之中枢”,商贾云集,街市兴荣,人文蔚起,米线饮食日渐深入人民的生活中,创造了鳝鱼米线、鸡肉米线、焖肉米线、炸酱米线、凉米线等等名目繁多的品种,成为玉溪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冠云滇。

    玉溪人对米线这种食物可以说钟爱有嘉,穿梭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米线店,食客来来往往,甚至座无虚席。就是请客摆宴,也要必备一道味道酸甜辛辣爽口、引发食欲的凉米线。无米线不成席,大抵已经成为现今一种约定俗成的请客饮食规则。米线竟然这么大受青睐和深入人心,在玉溪人心目中完全可以和世界上最美味的饮食相媲美。也就是因为这份珍爱,还因此诞生了一个米线节。一个地方以一种小吃命名一个民俗美食文化节日,而且传承延续300多年,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奇。这个节日的过法很特别,不是固定在某一日,而是约定俗成的从正月初一开始到三月,按村轮流过。轮流到哪一村,必是呼朋引伴,请亲招友,一派热闹。如此,玉溪坝子里整个春季都在过米线节。米线节就像长长的米线一样,从不间断。不知道在地球上还有哪里的节日有玉溪米线节这么绵长和有味道?这么使一种民间小吃在不经意间承载了人间亲情,蕴含了传统大文化?

        米线里孕育大文化。《哇家米线》这本书的意义在于追根溯源,将零散的记忆加以整合,给我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玉溪米线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相关的民俗风物,挖掘、展示和弘扬的是独特的玉溪米线文化现象。同时,以鲜活的文字、有趣的故事传说和生动的图片相融,通俗顺畅,增强了可读性。作为玉溪人,这是一本需要读的书;作为爱好美食的外地人,这是了解玉溪美食的一个窗口,读了可长见识。